凌晨西点,故宫归藏阁。
韩春明将最后一枚铜钉嵌入沙盘底座,十二件S系列文物的微缩投影立刻在南海地图上交织成网。
周晓白调试着声波装置,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浸湿,贴在脸颊上。
程建军伏案疾书,将父亲们留下的算法公式与现代声呐技术参数一一对应。
"频率校准完成。"周晓白轻声报告,"抗干扰测试通过率98.7%。"
窗外传来隐约的鸟鸣,东方泛起鱼肚白。
三人己经连续工作十八个小时,从地下室整理出的资料堆满了归藏阁的案几。
秦老和李处长凌晨时分离去筹备会议,留下他们完成最后的方案整合。
程建军放下钢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我爸的算法太精妙了,仅用三角函数和星象参数就能抵消强磁场干扰..."
"看这里。"韩春明指向一张泛黄的图纸,"你父亲用郑和海图中的星位角修正误差,而我父亲用青铜器纹饰的几何结构优化了声波反射。"
周晓白将两份手稿并排铺开:"所以他们一个负责航海技术,一个负责声学装置,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系统。"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韩春明望着墙上父亲们的照片,突然有种奇妙的错觉——仿佛三十年的时光在此刻重叠,他们正延续着父辈未竟的事业。
"砰!"
一声闷响打破了宁静。院门被猛地撞开,李处长疾步冲入,制服上沾着血迹。
"菲利普的人突破外围警戒!"他急促地说,"十分钟内到达!"
程建军立刻跳起来:"资料怎么办?"
"分头行动!"李处长从怀中取出三个信封,"韩春明带核心算法去中科院声学所,程建军护送文物资料到海军司令部,周晓白随我去见首长汇报情况!"
三人迅速将研究成果分装。韩春明小心地将父亲们的笔记本和声波装置设计图装入防水的牛皮袋,贴身藏好。程建军则将十二枚铜钉和航海图复制品锁进特制的密码箱。
"小心。"周晓白将一个小巧的指南针塞进韩春明手心,"我爸的旧物,能指路也能防身。"
韩春明握了握她的手,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坚定的眼神。程建军拍拍两人肩膀:"龙渊见。"
三辆不起眼的吉普车从神武门不同方向驶出。韩春明坐在后排,透过后窗玻璃看到两个外国人正在与警卫争执——其中戴金丝眼镜的高个男子,赫然是"己死"的菲利普!
"低头!"司机突然急打方向盘,车子拐进一条小巷。后视镜里,一辆黑色轿车紧追不舍。
吉普车在胡同里七拐八绕,最终停在北京无线电一厂后门。韩春明被迅速带进厂房,穿过轰鸣的车间,来到地下实验室。
"韩同志,久仰。"一位白发教授迎上来,"我是钱学森团队的王振华,负责将你父亲的技术转化为实用系统。"
实验室中央的平台上,一个改良版声波装置正在测试。
韩春明立刻认出核心部件是基于父亲的设计,但外壳己经换成军用级别的合金。
"我们简化了操作流程。"
王教授指着控制面板,"但需要你确认频率参数是否准确。"
韩春明仔细核对父亲笔记上的公式,突然发现一处异常:"这个谐波补偿值不对,应该用π/4而不是π/2!"
"天!"王教授惊出一头冷汗,"要是按原参数出海,设备会在强磁场区失灵!"
修正参数后,实验室立刻忙碌起来。技术人员开始批量生产核心模块,而韩春明被带到隔壁房间,向几位军方专家详细讲解技术原理。
"这项技术的革命性在于,"他指着投影仪上的图纸,"利用古代星象导航的抗干扰特性,与现代声呐结合,能在南海特殊磁场环境下保持厘米级精度。"
一位海军将领若有所思:"正好解决我们勘探舰的定位难题..."
突然,警报声刺破空气!"有敌特潜入厂区!"广播里传来警卫的喊声。
韩春明被迅速转移至安全屋。透过防弹玻璃,他看到厂区围墙上闪过几个黑影,但很快被埋伏的士兵制服。
"菲利普的残余势力。"王教授擦着汗说,"幸好首长早有防备。"
傍晚时分,李处长传来密电:周晓白己安全抵达中南海,程建军也顺利将资料交付海军。
南海特别勘探队将于次日启航,代号"龙渊行动"。
"你也该出发了。"王教授递给韩春明一套技术员制服,"首长特批你随勘探队出海,担任技术顾问。"
夜色中,一辆军牌轿车悄然驶向天津港。
韩春明望着窗外飞逝的街景,想起三十年前父亲可能也走过同样的路,奔赴同一个使命。
天津新港戒备森严。远洋勘探船"向阳红10号"停靠在专用泊位,舰桥上忙碌的身影中,韩春明一眼认出了程建军——他穿着海军作训服,正在协助搬运设备。
"技术顾问报到!"韩春明敬了个不太标准的军礼。
程建军笑着回礼:"就等你了!晓白在指挥室。"
指挥室里,周晓白正与舰长研究航线图。看到韩春明,她眼睛一亮:"频率校准完成了?"
"不仅完成,还救了整个项目。"韩春明将参数修正的事简要说明。
舰长是个黝黑精瘦的中年人,闻言肃然起敬:"韩工,你父亲若在天有灵,一定为你骄傲。"
夜深人静,韩春明独自来到甲板。咸湿的海风拂过面颊,远处灯塔的光柱扫过漆黑的海面。身后传来脚步声,程建军拿着两罐啤酒走来。
"尝尝,青岛产的。"他拉开拉环,"比伦敦的破酒强多了。"
两人碰杯,泡沫溅在甲板上,很快被海风吹散。
"我爸最后那封信..."程建军突然说,"说他最遗憾的,是没能看我穿上这身军装。"
韩春明望着好友映着灯光的侧脸:"他一定看到了。"
周晓白的声音从背后传来:"舰长说天亮就启航。"她手里拿着三张泛黄的照片,"我从资料室找到的。"
照片上是年轻的韩父、程父和另一个戴眼镜的男子,站在某艘船的甲板上,背后是辽阔的海面。
照片背面写着:"1948年夏,南海初勘留念"。
"他们当年也来过..."韩春明轻触照片上父亲的笑颜。
"现在轮到我们了。"程建军举起啤酒罐。
三只手臂在星光下交叠,海风将誓言送往远方。
次日清晨,"向阳红10号"在朝阳中缓缓驶离港口。
韩春明站在舰桥,看着陆地在视野中渐渐模糊。周晓白调试着刚安装好的声波装置,程建军则与海军官兵核对坐标。
"目标海域:北纬12°15′,东经118°07′。"舰长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全船,"龙渊行动正式开始!"
韩春明打开父亲留下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那里写着一行小字:
"当科技遇见历史,当儿子继承父志,真相终将如旭日东升,照亮这片祖宗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