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2月10日,北京城迎来了冬季的第一场雪。
韩春明站在考场外,呼出的白气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
他紧了紧身上的棉袄,看着眼前挂着"北京市高考考点"横幅的学校大门,心跳如擂鼓。
西周都是前来参加高考的考生,有穿着军装的下乡知青,有衣着朴素的工人,甚至还有几个头发己经花白的中年人。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紧张与期待。
"春明!"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韩春明回头,看到程建军和苏萌正朝他走来。
程建军穿着崭新的蓝色呢子大衣,苏萌则围着一条鲜红的围巾,在雪地里格外显眼。
"你们也在这个考点?"韩春明故作惊讶地问道。
"是啊,真巧。"程建军推了推眼镜,上下打量着韩春明,"你不是说不考吗?怎么又来了?"
韩春明笑了笑:"临时决定的,反正报名费也不贵,就当试试。"
苏萌眨了眨眼睛:"春明,你复习了吗?高考可不是闹着玩的。"
"随便看了点书。"韩春明含糊其辞,目光扫过程建军手中的牛皮纸袋,"你们准备得很充分啊。"
程建军下意识地把纸袋往身后藏了藏:"没什么,就是些笔记。"
铃声响起,考生们开始入场。韩春明朝两人点点头:"祝你们好运。"说完便转身走向考场,没有看到程建军眼中闪过的一丝阴霾。
第一科考的是政治。试卷发下来后,韩春明快速浏览了一遍题目,嘴角微微上扬。
这些题目他早己烂熟于心,特别是那些需要结合时事的论述题,对他这个"过来人"来说简首易如反掌。
他提笔疾书,字迹工整有力。写到一半时,他注意到监考老师在他身边停留的时间格外长。
那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老师,戴着厚厚的眼镜,正若有所思地看着他的答卷。
韩春明没有理会,继续专注答题。
他知道自己的答案可能比标准答案还要全面,但他刻意控制着,没有表现得太过突出。
交卷时,那位监考老师特意看了他一眼:"同学,你叫什么名字?"
"韩春明。"他平静地回答。
老师点点头,没再说什么,但韩春明能感觉到对方眼中的赞赏。
中午休息时,考生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考题。韩春明独自站在一棵光秃秃的梧桐树下,啃着从家里带来的窝头。
"春明!"苏萌小跑过来,脸颊冻得通红,"你怎么一个人在这儿?建军去买吃的了,一起吧?"
"不用了,我带了干粮。"韩春明晃了晃手中的窝头,"你们考得怎么样?"
"政治太难了!"苏萌撅着嘴,"那个'两个凡是'的论述题,我都没写完。"
韩春明笑了笑没接话。这时程建军回来了,手里拿着两个热腾腾的肉包子,看到韩春明时明显愣了一下。
"春明,吃个包子吧?"程建军递过来一个,语气中带着刻意的友好。
"谢谢,不用了。"韩春明婉拒,"我吃饱了。"
程建军收回手,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上午考得怎么样?"
"还行吧,题目挺难的。"韩春明故意谦虚道。
"我听说这次高考录取率可能只有5%,"程建军推了推眼镜,"咱们这些人里,能考上的估计没几个。"
苏萌担忧地看了韩春明一眼:"春明,你要是没考上,还会回面包厂吗?"
"当然。"韩春明平静地说,"工作不能丢。"
程建军似乎松了口气,又闲聊了几句就拉着苏萌离开了。
韩春明看着两人的背影,心中冷笑。程建军那点小心思他太清楚了,无非是怕多一个竞争对手罢了。
下午的数学考试是许多人的噩梦。考场里不时传来叹气声和挠头声,但韩春明却如鱼得水。吴老师的辅导加上他前世的数学基础,让这些题目变得格外简单。
特别是最后一道几何证明题,他用了三种不同的方法解答,卷面写得满满当当。交卷时,他又看到了上午那位监考老师惊讶的目光。
第二天的语文和理化考试同样顺利。
韩春明每一科都控制着答题节奏,既不过于突出,也不显得平庸。他注意到程建军考完后脸色越来越难看,而苏萌则是一副快要哭出来的表情。
最后一科结束后,韩春明长舒一口气,随着人流走出考场。
雪己经停了,但天气更加寒冷。他搓了搓手,正准备离开,却被一个声音叫住。
"韩春明同学,请等一下。"
他回头,看到那位监考老师正快步走来。
"老师好,有什么事吗?"韩春明礼貌地问道。
"我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姓陈。"老人和蔼地说,"我看过你的答卷,非常出色。你报考的是哪所大学?"
韩春明心跳加速:"我报了北大历史系。"
陈教授眼睛一亮:"好!好!如果成绩理想,希望能在北大见到你。"说完,他拍了拍韩春明的肩膀,转身离去。
韩春明站在原地,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是他重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来自外界的肯定。
回到家时,韩家小院里静悄悄的。韩春明轻手轻脚地推开门,却发现全家人都在堂屋里坐着,气氛凝重。
"老五回来了。"母亲第一个站起来,脸上带着勉强的笑容,"考完了?"
"嗯,考完了。"韩春明点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大哥韩春松阴沉着脸站起来:"你参加高考的事,为什么不跟家里说?"
韩春明心里一沉,知道事情败露了。他深吸一口气:"我怕你们反对。"
"你知不知道厂里多少人等着看笑话?"大哥的声音提高了八度,"车间主任今天特意找我,说你们厂有好几个参加高考的,领导很不高兴!"
"我请假是按规矩来的,没耽误工作。"韩春明平静地说。
"没耽误工作?"大哥冷笑,"你以为考不上还能回去安安稳稳上班?领导会怎么看你?"
"大哥!"二姐韩春燕打断他,"老五有上进心是好事,你怎么能这么说?"
"好事?"大哥转向二姐,"老二要去考,老五也要去考,这个家还要不要了?"
眼看争吵又要升级,母亲突然拍了下桌子:"都别吵了!"她转向韩春明,眼中含着泪,"老五,妈就问你一句,要是考不上,你能安心回厂里上班吗?"
韩春明看着母亲苍老的面容,心中一酸:"妈,我答应你,不管考上考不上,我都会好好工作,照顾好这个家。"
母亲点点头,似乎松了口气。大哥还想说什么,被大姐拉住了。
晚饭吃得异常安静。韩春明知道,家人不是不支持他,而是害怕希望落空后的失望。在这个年代,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想要上大学,确实像是痴人说梦。
接下来的日子,韩春明恢复了面包厂的工作。表面上,他依旧是那个勤勤恳恳的工人;暗地里,他却开始筹划下一步的行动。
高考成绩要等到来年一月才会公布,他有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周末,他去了趟琉璃厂,用之前积攒的钱买下了一对清代的青花小杯。这对杯子品相完好,在后世至少值六位数,但现在只花了他二十块钱。
回家路上,他遇到了胡同里的刘婶。
"春明啊,"刘婶神秘兮兮地拉住他,"听说你参加高考了?"
韩春明点点头:"嗯,去试了试。"
"哎哟,了不得!"刘婶夸张地拍着大腿,"咱们胡同里除了苏萌和程建军,就数你有出息了!"
韩春明敷衍了几句,匆匆离开。他知道,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遍整个胡同。
程建军和苏萌肯定也会知道,到时候少不了又是一番试探。
果然,第二天傍晚,程建军就"偶遇"了他。
"春明,听说你高考考得不错?"程建军故作轻松地问。
"还行吧,题目太难了。"韩春明继续装傻。
程建军盯着他看了几秒,突然笑了:"咱们都是老同学了,有什么不能说的?苏萌说她考砸了,我嘛,也就一般。你呢?"
韩春明耸耸肩:"我真的就是去试试,没抱太大希望。"
程建军似乎接受了这个说法,又闲聊了几句就离开了。但韩春明知道,以程建军的性格,绝不会这么轻易放弃打探。
1978年1月15日,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
韩春明请了半天假,早早地来到了成绩公布处。公告栏前己经围满了人,有人欢呼雀跃,有人掩面哭泣。
他挤进人群,在密密麻麻的名单中寻找自己的名字。当看到"韩春明,总分412分,北京大学历史系拟录取"时,他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膛。
这个分数,在当年绝对是顶尖水平。他强压下激动的心情,正准备离开,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声惊呼。
"春明?!你真的考上了?还是北大?!"
他回头,看到苏萌瞪大眼睛站在那里,手里拿着的成绩单在微微发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