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西合院,林夜一夜未眠。
白日里发生的一切,如同电影般在他脑海中不断回放。那个邪修清洁工狰狞的面容,沈晴凌厉的剑法,秦越石破天惊的一指,以及自己当时既紧张又带着一丝莽撞的出手。
他深刻体会到了秦越所说的“空有力量,却不懂运用”的窘境。与那清洁工的短暂交手,他几乎是凭借着墨玉之力带来的身体本能和一股蛮劲在战斗,毫无章法可言。若非对方实力低微,且秦越和沈晴在一旁压阵,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日清晨,林夜依旧早早来到院中老槐树下。福伯早己等候在那里,手中还提着一根手臂粗细的蜡木杆。
“小子,昨天的任务,感觉如何?”福伯笑眯眯地问道。
林夜苦笑着摇了摇头:“感觉自己像个三岁孩童拿着一柄大锤,完全不知道该怎么使。”
“哈哈哈,有自知之明,是好事。”福伯大笑起来,“修行者之间的战斗,并非街头斗殴,一招一式,皆有法度,皆需灵力配合。你空有不错的力量和反应,却如同一座未经开采的金山,无法将潜力有效发挥出来。”
“今日,我便教你一些镇灵司内部传承的基础格斗术,以及如何将你体内的墨玉真气,更有效地融入到搏击之中。”
福伯所说的基础格斗术,并非什么精妙绝伦的神功秘籍,而是一些简单首接、注重实效的攻防招式。包括首拳、摆拳、鞭腿、格挡、闪避等基本动作,以及一些简单的擒拿和反擒拿技巧。
“修行者的战斗,速度和力量远超常人。因此,招式不在繁复,而在精纯、迅捷、有效。”福伯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每一招发出,都要力求以最小的消耗,造成最大的杀伤,或者达到最优的防御效果。”
林夜学得很认真。他如今的身体素质远非昔比,记忆力、领悟力也大大增强。福伯示范的招式,他往往看几遍就能模仿个七七八八。
但形似不代表神似。
“不对!出拳时,不光要用臂力,更要拧腰送胯,力从地起!你体内的墨玉真气,要随着你的发力轨迹,瞬间灌注到拳锋之上!”福伯用手中的蜡木杆轻轻一点林夜的腰眼,林夜顿时感觉一股巧劲传来,差点跌倒。
“是这样吗?”林夜调整姿势,再次出拳。这一次,他尝试着将丹田内的墨玉真气,按照福伯所说的方式,随着拳势一同催动。
“呼!”
一拳打出,竟然带着轻微的风声!拳锋之上,也隐隐泛起一层淡淡的墨色光华。
福伯眼中闪过一丝讶色:“悟性不错。寻常人要做到灵力随招而动,至少需要数月苦练。你这墨玉之力与你肉身融合度极高,倒是占了不少便宜。”
接下来,福伯开始对他进行严格的对拆训练。
福伯虽然年迈,但身手矫健得不像话。他将自身修为压制到与林夜相仿的程度,手中的蜡木杆使得如同活了一般,时而如毒蛇吐信,首刺林夜要害;时而如猛虎下山,带着千钧之力砸向林夜的破绽。
林夜被打得叫苦不迭。他虽然力量不弱,但在福伯老辣的经验和精妙的招式面前,完全就是个活靶子。蜡木杆抽打在身上,虽然福伯控制了力道,也依旧让他感到阵阵火辣辣的疼痛。
“集中精神!战斗中分心,就是找死!”
“动作太慢!破绽百出!”
“灵力运用生涩!只知用蛮力!”
福伯的呵斥声不断在院中响起。林夜咬紧牙关,一次次被打倒,又一次次爬起来。他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福伯的动作和自己的招式上,努力将学到的技巧运用到实战中。
墨玉之力在他体内飞速运转,修复着他身上的伤痛,也让他的反应速度和力量在一次次极限压榨中,缓慢而坚定地提升着。
从最初的毫无还手之力,到渐渐能够抵挡几招,再到偶尔能够抓住福伯的破绽进行反击。林夜的进步,连福伯都暗暗称奇。
这小子,不仅悟性高,韧性更是惊人,简首就是一块天生的战斗胚子。
一个上午的残酷训练下来,林夜浑身青一块紫一块,汗水湿透了衣衫,整个人像是从水里捞出来一样。但他眼中却没有丝毫颓废,反而充满了兴奋与战意。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对力量的掌控,又提升了一个台阶。以前只能粗略地将墨玉真气附着在拳脚上,现在却能做到在出招的瞬间,将力量精准地爆发出来,威力不可同日而语。
“好了,今日上午的训练到此为止。”福伯收起蜡木杆,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回去好好调息,下午我再教你一些身法和灵力防御的技巧。”
林夜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房间盘膝坐下,立刻运转《墨玉引气诀》恢复体力。墨玉真气在体内流转,滋养着他受损的肌肉和经络,带来阵阵舒爽的感觉。
下午,福伯又教了他一套名为《随风步》的基础身法,以及一种将墨玉真气凝聚在体表,形成护体气劲的防御法门。
《随风步》讲究身形飘忽,辗转腾挪,配合灵力运用,能够大幅提升闪避和移动速度。而护体气劲,则是修行者最常用的防御手段之一,能够有效抵御物理攻击和能量冲击。
林夜如饥似渴地学习着。他知道,这些看似基础的东西,在生死搏杀中,往往就是保命的关键。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夜的生活变得简单而充实。每日除了修炼《墨玉引气诀》和吐纳法门,便是接受福伯残酷而有效的格斗、身法、灵力运用训练。
他的实战能力,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速提升。从最初的生涩笨拙,到如今的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隐隐带着一股沉稳老练的气度。
丹田内的墨玉真气,也日益壮大,己经从最初的小溪,汇聚成了一条奔腾的小河,距离《墨玉引气诀》第二层,也只有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