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股濒死的窒息感与剧痛如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虚弱与疲惫。
李承昭(苏晚晚身)艰难地睁开眼,视野里依旧是那片惨白得令人绝望的病房天花板。
方才医护人员抢救时的混乱与急切呼喊,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提醒着他这具身体的生命是何等脆弱,如风中残烛。
他胸中翻涌着滔天的怒火与不甘,更有对苏晚晚无尽的怜惜与愧疚。
他不能让她就这么在绝望中凋零!
强压下心头的激荡,李承昭(苏晚晚身)深吸一口气,那口气息却依旧带着玻璃碴子般的刺痛。
他必须冷静,必须利用这具身体里每一分清醒的时刻。
他的目光投向床头柜上的手机,那是苏晚晚的“乾坤袋”,藏着他所处时代无法想象的浩瀚讯息。
他回忆着苏晚晚日记中提及的那些关于“唐代”、“历史”、“科技发展”的词汇,颤抖着手,凭借着之前摸索的经验,在手机上艰难地搜索、记录。
每一个字,每一个信息,都可能关系到他的世界,甚至可能隐藏着救苏晚晚的线索。
他必须在下一次交换之前,将这些信息牢牢刻在脑子里。
与此同时,遥远的盛唐将军府,苏晚晚(李承昭身)在一片甲胄冰冷的触感中醒来。
她发现“自己”正端坐在军帐帅位之上,面前摊开着一卷羊皮地图,帐下几名将领正躬身听令。
一种巨大的恐慌瞬间攫住了她。
“李承昭平时是如何处理军务的?”
她脑中飞速回忆着“梦境”中李承昭的言行举止,努力模仿他那种沉稳威严、不怒自威的气度,试图让自己看起来不像个冒牌货。
她清了清嗓子,用一种尽量低沉的语调,含糊地应付着:
“此事……本将军己知晓,尔等先依计行事,若有变故,即刻来报。”
她手心全是冷汗,生怕一个不慎便露出马脚,毁了李承昭的威名。
李承昭的副将张远,是个心思缜密之人。
他敏锐地察觉到“将军”这几日似乎有些异样。
有时,将军会问一些在他看来近乎常识的问题,言谈间偶尔会冒出一些闻所未闻的新鲜词汇;但有时,将军又能于细微处洞察先机,提出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
这种时而睿智时而迷糊的矛盾感,让张远心中充满了担忧与困惑。
“将军莫不是……太过劳累,伤了心神?”他暗自忖度,却又不敢妄言。
而真正的李承昭,在某次短暂换回自己身体的间隙,立刻将从苏晚晚手机中学到的“现代军队卫生防疫知识”活学活用。
他下令在军营中推行一系列清洁条例:
饮用水必须烧开,茅厕需远离水源重新规划,营房要定期清扫通风,伤兵的伤口要用烈酒(高度酒)清洗……
起初,这些“繁琐”的规矩引来不少士兵的私下抱怨,认为将军小题大做。
但数日之后,军中常见的腹泻、伤口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竟奇迹般地大幅下降。
将士们这才恍然大悟,对将军的“先见之明”佩服得五体投地,也让李承昭在军中的威望无形中又提升了几分。
另一边,苏晚晚(李承昭身)在一次关于攻城器械改良的小型军议上,听着工匠们为如何更省力地吊起巨石而争论不休。
她看着图纸上复杂的绞盘结构,脑中灵光一闪,脱口而出:
“为何不用一根更长的撬棍,再垫高支点呢?这样不是更省力吗?”
这在她看来不过是初中物理课上学过的简单杠杆原理,但在这些古代工匠听来,却不啻于金玉良言。
众人稍一尝试,果然事半功倍!
“将军英明!”
赞叹声此起彼伏,苏晚晚(李承昭身)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心中却也为自己能帮上一点小忙而感到一丝欣慰与成就感。
然而,李承昭的一些过于“超前”的理念,也并非总能一帆风顺。
当他试图推行一种原始的“信息加密”方法——
用特定的符号代替常用字词来传递机密军情时,却引起了家族中几位思想保守的叔伯的警惕与不满。
他们私下议论,认为李承昭这是在搞一些“奇技淫巧”,不务正业,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受了什么方士的蛊惑。
“承昭啊,兵法韬略乃是正道,这些旁门左道的东西,还是少沾染为妙。”
一位族叔语重心长地“劝诫”他,眼神中却带着明显的猜忌与疏离。
李承昭心中无奈,却也知道这些观念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只能暂时按下不表。
就在李承昭在古代艰难推行“新政”之时,现代医院里的苏晚晚,病情却再度急转首下。
医生面色凝重地找到了苏母,委婉地表示苏晚晚的身体各项机能都在持续衰退,并发症也愈发严重,建议可以考虑转入姑息治疗,尽量减轻她的痛苦,让她更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
“姑息治疗……”
这西个字如同一柄重锤,狠狠砸在苏母心上,她再也支撑不住,伏在墙上失声痛哭。
当李承昭再次换到苏晚晚身体,从她最新一篇字迹潦草、浸透着泪痕的日记中读到这一切时,一颗心仿佛被万千钢针反复穿刺,痛得他几乎无法呼吸。
“姑息治疗……他们竟然要放弃了!”
他双拳紧握,指甲深深嵌入掌心,一种前所未有的焦灼与无力感席卷了他。
他恨自己远在千年之外,恨自己无法替她承受这蚀骨的病痛,更恨自己至今未能找到救她的万全之策!
苏晚晚的日记里,对那个“古代将军梦”的记录变得越来越详细,甚至能清晰地回忆起军帐的陈设、兵刃的寒光、将士们的呼喝。
但她的情感却因为醒来后的遗忘而显得支离破碎,无法连贯。她在日记中写道:
“我又‘梦’见了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他。我能感受到他身体里蕴藏的强大力量,能感受到他面对千军万马时的沉稳与决断。
可是,他是谁?我又是谁?这种感觉太真实了,真实到让我害怕。
醒来后,那些细节依旧清晰,可那种身为将军的豪情与悲壮,却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看得见,摸不着。
我像一个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冷眼看着‘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经历着波澜壮阔的一切,心中却只有一片茫然与空洞。”
李承昭读着这些文字,心中充满了对苏晚晚的怜惜。
他知道,这种记忆与情感的割裂,对她而言是何等残忍的折磨。
他必须加快速度,必须找到那幅画与灵魂交换之间的联系!
这一日,李承昭(在自己的身体里)再次来到书房,将那幅神秘的传家古画《江山社稷图》残卷小心翼翼地展开。
他细细审视着画卷的每一个细节,目光如同最精密的刻刀,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的线索。
他的指腹轻轻拂过画卷的边缘,感受着那历经岁月沉淀的桑皮纸的独特质感。
当他的手指触摸到画轴底部一个毫不起眼的凸起时,心中一动。
那似乎是一块镶嵌在木头里的小小玉石,质地温润,与画轴的材质截然不同,若不仔细触摸,极难发现。
他鬼使神差地,用指尖轻轻按压了一下那块玉石。
就在他按下去的瞬间,一股奇异的吸力骤然从画轴上传来!
李承昭只觉得眼前一黑,那种熟悉的灵魂被强行抽离的眩晕感再次袭来!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交换似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迅速,而且当他(苏晚晚身)再次睁开眼睛,看到病房那熟悉的天花板时,他竟感觉与这具身体的“连接”似乎比以往更加清晰、更加稳定了一丝,连带着那种深入骨髓的疼痛感,也仿佛减轻了那么微不可察的一缕!
他心中一震:“难道……这玉石按钮,便是控制这灵魂交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