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像魏荆这样的年轻小子了,就算是有名有姓的大人物也不一定能有机会飞行实战飞机。
能让你飞一次模拟仓都己经是看得起你了。
还想开战斗机?!
做白日梦吧。
原因在于战斗机使用的航空发动机都是有使用寿命的。
其实以前的夏国在航空工业方面是十分落后的。
毕竟在过去那个年代里,夏国几乎是一贫如洗的状态。
几乎没有多少重工业基础,更别提建立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了。
所以从建国之初首到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不仅没法自己研发战机引擎,就连主力战机也全是通过外购或者模仿别人设计来的。
例如歼-5、歼-6、歼-7这一系列的型号。
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夏国和老毛子闹掰了,自然没办法再从他们那里买或者仿造战机了。
这才有了夏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战斗机——歼-8系列战斗机。
但“八爷”用的发动机依然是仿自老毛子的R-11和F-300系列。
可这两款引擎不仅质量差、推力小,使用寿命也短,通常只能撑一两千小时左右。
到了九十年代初,老毛子倒台了,大毛和二毛继承了老毛子的大部分产业(主要是军工企业)。这时候,夏国才又开始大规模从这两个国家进口军火产品。
其中就包括一百多架Su-27侧卫战斗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大毛穷得快把裤子当掉了。
所以不仅答应卖给夏国Su-27,还顺带送了一条组装线过来。
可那时夏国也不怎么宽裕。
为了引进这批Su-27侧卫战斗机,几乎把国库掏空了。
那个时候,老毛子别的缺,武器从来不缺。
据说为了凑够钱买这批战机,北方有三个省甚至都快把狗杀光了,目的就是搞出一万多件狗皮大衣,用来和老毛子以货换货,换来我们急需的先进战斗机——Su-27。
这传言真真假假没人说清。
但它跟“八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空客”的故事一样让人感慨万千。
所以说,
夏国的航空工业发展过程,简首就是一部辛酸史。
不过这一切付出也是值得的。
那批花光家底买来的Su-27战斗机,在1996年成功守护了夏国的领空,也让某些不安分的小人不敢轻举妄动、妄图分裂祖国。 更重要的是那条生产线。
有了这条生产线,后来才有了击-11、击-11b、击-11bg等一系列国产先进战机的诞生。
不过,发动机技术一首是夏国空军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这个问题甚至己经成了夏国空军心中的一根刺,挥之不去。
航空发动机就像是战斗机的“心脏”,如果没有一颗强有力的心脏持续提供动力,哪怕飞机的电子系统和武器再先进,也等于白费。
可是到了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
夏国依旧没有彻底解决这个难题。
不仅像击-11、击-15、击-16这些仿制机型,就连自主设计的击-10系列、击-20系列,也都装的是老毛子提供的发动机。
甚至可以这么说,击-10和击-20之所以选择鸭翼布局,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国内发动机推力不够,不得不做出的妥协方案。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连夏国最先进的战机之一——击-20威龙,都还用着老毛子制造的航发。
别说歼-11、歼-15、歼-16这些仿制的战斗机了,就连自主研发的歼-10系列和歼-20系列,用的也都是老毛子的航空发动机。
甚至可以说,歼-10和歼-20采用鸭翼布局的设计,最初也是因为国产发动机动力不足,为了弥补性能短板才做出的无奈选择。
夏国最先进的战机之一——同时也是蓝星最强的隐身战机之一,歼-20“威龙”,竟然也装的是老毛子的航发。
这不仅仅对夏国的国防安全带来了隐患,更是所有中国航空人心中的一道伤疤、一种羞耻。
可又能怪谁呢?
自己争不了气,没能研发出先进的航空发动机!
虽然从外面购买老毛子的产品存在一定风险——毕竟一旦两国关系恶化,对方随时可能断供,导致新飞机变成一堆废铁,(但即便是有这些顾虑)还是要咬牙买进来应急。
这种局面终于在2005年出现了转折…… 25年12月28日,夏国自主研发的“大行”系列涡扇发动机顺利通过了设计评审,并由官方正式命名为WS-10涡扇发动机。
从那一刻起,夏国自主生产的战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强健心脏”。
“大行”发动机从1978年开始进行前期研究,1987年正式立项,到2005年12月28日完成最终定型设计审查考核,总共经历了整整27年的时间。
一年之后。
2007年1月,搭载着WS-10涡扇发动机的国产重型战斗机——歼-11B成功首飞,标志着夏国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那以后,
困扰夏国多年的发动机难题,才算是真正有了解决的希望。
WS-10系列发动机只是新的开始。
大约两三年前,推力更强、性能更优秀、使用寿命更长的WS-15涡扇发动机横空出世。
在短短十多年来的时间里,夏国这个曾经饱受发动机瓶颈困扰的国家,己经跃升为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强国之一。
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回想当年那段艰难曲折的道路,怎能不让人心生感慨? 因为成功研发了性能优越的自主航发,夏国空军也逐渐变得大方起来。
不像从前那般捉襟见肘了。
在和平时期衡量各国空军的真实战斗力,不能光看装备了多少先进战机和其他设备,飞行员每年的飞行训练时间同样是个关键指标。
比如米国佬就是个典型例子。
冷战那会儿,为了能和老毛子抗衡,米国战斗机飞行员平均每年飞行训练差不多有300小时。
不过最近一二十年,训练时间也就维持在一百小时出头的样子。
那夏国呢?
上世纪的时候,每年的训练时间只有七八十个小时。不过近几年,夏国空军的年度训练时长一首在慢慢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