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言 > 护燕新篇 > 第二十九章 忠肝义胆

第二十九章 忠肝义胆

春雪悄无声息地覆满紫禁城的琉璃瓦,养心殿内炭火烧得正旺,却驱不散殿中凝结的寒意。乾隆握着镶玉拐杖,盯着跪在地上的永琰。少年身上的铠甲还沾着海雾,手中捧着的不是捷报,而是弹劾傅明渊通敌的密折。

"皇阿玛明察!傅将军忠肝义胆,定是遭奸人构陷!"永琰抬头时,额角磕在青砖上渗出鲜血,"儿臣愿以性命担保!"

乾隆突然将拐杖狠狠砸向蟠龙柱:"担保?你可知这折子上盖着兵部大印!"苍老的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案头还放着和嘉公主的密信,字里行间皆是对傅明渊的信任。窗外,燕禧公主策马而来,红披风在雪幕中如同一道燃烧的火焰。

"皇阿玛!"小燕子甩下缰绳闯入殿内,铠甲碰撞声惊起梁间寒雀,"傅将军为救我中了倭寇的毒箭,此刻还在昏迷!若他通敌,我愿一同领罪!"她腰间佩剑未除,寒光映得乾隆瞳孔微缩。

就在气氛剑拔弩张时,坤宁宫的太监捧着食盒匆匆赶来:"皇上,皇后娘娘熬了参汤,说十五阿哥征战归来,该补补身子。"食盒打开,除了参汤,还有一卷泛黄的账册——正是令妃兄长当年私通倭寇的铁证。

乾隆的手突然剧烈颤抖,药碗摔在地上碎成冰棱。往事如潮水般涌来:那年选秀时令妃的温婉,永琰出生时的欣喜,还有后宫中数不清的明争暗斗。他望向阶下三个孩子,小燕子眼神炽热如昔,紫薇正默默擦拭永琰额角的血,永琰仍倔强地攥着那份密折。

"传旨,彻查兵部密折来历。"乾隆扶着龙椅缓缓坐下,"傅明渊官复原职,即刻进京面圣。"他咳嗽几声,血丝染红了帕子,"永琰,你可知朕为何派你去海防?"

少年愣住,乾隆己起身走向窗边,望着雪中的宫墙轻叹:"因为朕要你明白,这江山需要的不是只会争宠的皇子,而是能守护百姓的栋梁。"话音未落,永璂冒雪奔来,怀中紧紧抱着一卷《海疆策论》,说是要给十五哥参考。

当夜,延禧宫的宫灯被风雪吹灭。幽禁中的令妃望着墙上自己亲手绣的"子孙昌炽",突然狂笑出声,笑声惊飞了檐下觅食的寒鸦。而坤宁宫内,皇后正给永璂讲解《资治通鉴》,窗外,永琰和两位公主踩着积雪,讨论着如何加固海防。

惊蛰那日,乾隆在太和殿召见群臣。阳光穿过龙椅后的十二章纹屏风,照在傅明渊递上的《平倭十策》上。阶下,和嘉公主呈上江南赋税改革方案,燕禧公主则提议建立水师学堂。乾隆听着,目光扫过永璂认真记录的模样,又看向永琰紧握成拳的手,突然想起多年前养心殿里那封被撕碎的"雨露均沾"密报。

"准奏。"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回荡,"永琰,你去督办水师学堂。永璂,随和嘉公主学习政务。"最后,他望向两鬓染霜的皇后,"往后,后宫诸事,朕便全托付给你了。"

暮色降临,乾隆独自漫步在御花园。红梅在残雪中绽放,暗香浮动。他想起令妃被带走时怨毒的眼神,想起小燕子海战中挥舞的长剑,想起紫薇在赈灾时熬红的双眼。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永璂正缠着永琰比试骑射,两位公主在一旁指点。

乾隆抚摸着腰间的九龙白玉佩,忽然轻笑出声。圣意幽微?不,这天下从来都不是一人的天下。真正的圣意,或许就是看着这江山在贤能者手中,如这满园红梅,历经风雪,终得烂漫。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