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 新还珠小燕子不进宫 > 第二章 改变

第二章 改变

小燕子咬了咬发颤的嘴唇,指腹着酒囊上粗糙的纹路。刚才纪大人离开时扬起的尘土还未散尽,道观前院的狼藉却像根刺扎在眼底。她突然想起上辈子在宫中,即便顶着格格的头衔,仍要在老佛爷的威仪下战战兢兢——没有身份背景,终究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师傅!"小燕子猛地转身,眼中燃烧着重生以来从未有过的炽烈光芒,"我们观里有没有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的女夫子?我要学!不仅是这些,还有历史典故、兵法谋略,我全都要学!"

静慧师太手中的念珠骤然停顿,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惊讶的涟漪:"燕儿,你一向最厌烦这些文绉绉的东西......"

"以前是以前!"小燕子攥紧拳头,额角还沾着被马鞭扫过的血痕,"今日那些官兵敢拆道观,不过是仗着我们无权无势。若我能读万卷书,通晓天下事,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就不用躲在别人身后!"她的声音越来越高,惊得梁间新筑巢的燕子扑棱棱乱飞。

老尼姑沉默良久,终于轻轻叹了口气:"倒是有位故人......"她望向远处层叠的山峦,目光仿佛穿透了岁月,"二十年前,有位出身江南书香门第的小姐,因家中变故带发修行。她博古通今,一手瘦金体写得比男儿还苍劲。只是......"

"我愿意去求她!"小燕子不等师傅说完,立刻跪了下来,额头重重磕在青砖上,"只要能学本事,再难我都不怕!"

三日后,小燕子背着干粮和笔墨,跟着静慧师太穿过云雾缭绕的山道,来到半山腰的竹屋前。推开门的刹那,檀香混着墨香扑面而来,只见一位身着月白道袍的中年道姑正伏案书写,宣纸上"天下兴亡"西个大字力透纸背。

"明心师姐,这孩子......"静慧师太话音未落,被称作明心的道姑己放下毛笔,绕着小燕子缓缓踱步。她枯瘦的手指突然捏住小燕子的手腕,惊得她浑身紧绷。

"腕力不错,倒是块学书法的料。"明心突然冷笑,"不过琴棋书画不过是小道,你可知读史诵经是为何?"

"为了不再任人欺负!"小燕子梗着脖子,"为了能保护想保护的人!"

明心的瞳孔微微震动,松开手转身走到书架前。她抽出一本布满灰尘的《资治通鉴》,重重拍在桌上:"从今日起,鸡鸣而起,子时方歇。背不完十页书,不准吃饭。"

此后的日子,白云观的晨钟里多了朗朗读书声。小燕子天不亮就摸着黑跑到竹屋,手指被冻得发紫仍死死攥着书卷;正午烈日当空,她跪坐在石板上临摹字帖,汗水滴在宣纸上晕开墨痕;深夜万籁俱寂,竹屋内的油灯总要亮到更夫敲过三更。

明心的教导近乎严苛。背不出《史记》中的典故,要围着道观跑十圈;琴曲弹错一个音,就得在寒潭边站半个时辰。有次小燕子实在撑不住,趴在琴案上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身上盖着明心的披风,案头放着温热的姜汤。

"弱者才耽于同情。"明心背对着她擦拭古剑,"你若真想保护这道观,就把眼泪咽进肚子里,变成胸中的万千丘壑。"

春去秋来,小燕子的手掌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却也能流畅地背诵《孙子兵法》,提笔写出工整的小楷。更重要的是,当她再次站在山门前,看着山下往来的行人商贾,眼中不再是懵懂无知的慌乱,而是沉淀着岁月与智慧的沉静。

某个寻常的午后,小燕子正在竹屋研习《战国策》,忽听得山下传来喧闹。她爬上树梢眺望,只见又是一队官兵正往道观而来。这次,她没有慌乱地跑去找人求助,而是慢慢整理好衣襟,将一卷《贞观政要》塞进袖中——这一次,她要自己守护自己的命运。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