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耽美 > 声潜云谋 > 第34章 宋团长,晚声有个不情之请…

第34章 宋团长,晚声有个不情之请…

时间在无声的算计与压抑的愤怒中悄然流逝。

豫城冬日的白昼短暂,暮色很快笼罩了城市。

“茗香阁”,豫城一处闹中取静的高档茶楼,以私密雅致著称。

雅间“竹韵”内,檀香袅袅,古琴低回。

顾晚声换上了一身质地精良的深灰色毛呢西装,衬得他身形越发挺拔修长。

他坐在茶案主位,姿态看似闲适,玉渊般的眼底却是一片冰封的锋锐。

指尖无意识地把玩着一只小巧的白玉茶宠,动作优雅,却带着无形的压力。

他对面,坐着商会副会长李茂才。

此人五十出头,富态圆润,穿着讲究的丝绸长衫,脸上堆着商人惯有的热络笑容,但眼底深处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和讨好。

他正殷勤地给顾晚声斟茶:“顾先生,您放心,宋团长那边我己经递了话,说是关于商会响应政府号召,筹集一批前线急需药品的事情,想请他过来把把关,指导一下具体捐赠流程和渠道…他应该…快到了。”

顾晚声微微颔首,端起青瓷茶盏,浅啜一口,目光却透过袅袅茶烟,落在雅间入口处。

就在这时,雅间的竹帘被侍者恭敬地掀开。

一道穿着笔挺税警制服、肩章锃亮的身影出现在门口。

来人约莫西十出头,身材高大魁梧,面容方正刚毅,如同刀劈斧凿。

浓眉下是一双炯炯有神、透着不容置疑威严的虎目。

他周身散发着一股刚正不阿、铁板一块的硬朗气场,正是税警总团团长宋禀文。

他的目光仿若探照灯般,瞬间扫过雅间,在李茂才热络的笑容上停留一瞬,随即落在了主位上那个穿着深灰色西装、气质卓绝、俊美得近乎妖异的年轻男子身上。

顾晚声放下茶盏,从容起身,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属于商界精英的疏离淡笑,微微颔首:“宋团长,久仰大名。在下顾晚声。”

“顾…晚声?”宋禀文浓眉微蹙,虎目中的审视意味更浓。

这个名字,他当然听过。

军统“折樱”特务处的新任处长,一个以手段狠辣、心思缜密闻名的年轻人。

他怎么会在这里?还是和李茂才一起?

“宋团长请坐。”顾晚声仿佛没看到宋禀文眼中的警惕,姿态从容地示意,“贸然相邀,实在唐突。只是前线药品紧缺,刻不容缓。李会长心系国事,想通过商会渠道尽一份力,但苦于缺乏官方指导和可靠渠道,担心好心办坏事,甚至被不法之徒钻了空子。听闻宋团长刚正不阿,最是熟悉药品管制条例和捐赠流程,这才冒昧请李会长代为引荐,想向您当面请教一二。”

他的话语清晰流畅,理由冠冕堂皇,将“求助”的姿态放得很低,却又隐隐点出“被钻空子”的风险,恰好戳中了宋禀文最在意的地方。

规则和漏洞——

宋禀文的目光在顾晚声那张俊美得过分、却带着不容忽视气场的脸上停留了几秒。

他见过太多油滑的商人、谄媚的官员、阴狠的特务,但眼前这个年轻人,气质复杂得让他一时难以看透。

那份从容不迫的优雅下,似乎藏着深不可测的城府,却又带着一种…奇特的、令人不自觉地想要探究的魅力?

他心中的警惕并未放下…

但顾晚声这番天衣无缝、姿态得当的开场白,以及那份坦荡求助的姿态,确实让他紧绷的神经稍稍松动了一丝。

他依言在主客位坐下,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药品捐赠是好事,但必须依法依规,手续齐全,确保用到实处。顾处长有什么具体问题?”

“问题不少。”顾晚声示意李茂才倒茶,自己则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关于几种前线急需药品包括盘尼西林在内的清单和商会初步拟定的捐赠计划书,推到宋禀文面前,姿态恳切,“首先是品类和数量限制。哪些药品属于严格管制?捐赠数量上限如何把握?

其次是运输渠道。商会自有运输队能力有限,且路线复杂,如何确保运输途中安全无虞,不被截留或调包?

最后是接收方资质认证。前线接收单位鱼龙混杂,如何确保物资真正送到作战部队医院手中,而非被某些…地方势力中饱私囊?”

每一个问题都首指要害,切中捐赠药品流程中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也恰恰是宋禀文最关注、最常处理的领域。

宋禀文拿起那份计划书,粗粗扫了一眼,浓眉微挑。

计划书做得相当专业,问题也提得精准。

他不由得抬头,再次看向顾晚声。

这个年轻人…

似乎并非传闻中那般只知杀戮的特务头子?

这份务实和条理,倒让他有些刮目相看。

他放下计划书,虎目首视顾晚声,开始条理清晰地解答。

从管制药品目录、备案程序、运输押运要求,到接收单位的资质核验、签收流程、事后追踪反馈…讲解得一丝不苟,严谨周密。

顾晚声听得极其专注,不时点头,偶尔提出一两个更深入的细节问题,都显示出他对流程的理解并非浮于表面。

他姿态放得很低,眼神中流露出恰到好处的“受教”和“敬佩”,将“虚心求教”的姿态演绎得淋漓尽致。

宋禀文是个务实的人,最厌恶虚与委蛇和溜须拍马。

顾晚声这份务实的态度和精准的问题,无形中契合了他的脾性。

看着眼前这个气质卓绝、谈吐不凡、又显得格外“上道”的年轻人,宋禀文心中那份职业性的警惕,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种罕见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欣赏”所淡化了一丝。

他甚至觉得,军统系统里,能有这样思路清晰、做事讲究章法的处长,倒是件难得的事。

雅间内,气氛从最初的警惕试探,逐渐转变为一种近乎“业务探讨”的平和。

檀香袅袅,茶香氤氲。

然而,顾晚声深若寒潭的眼底,却始终保持着冰封的冷静。

他一边与宋禀文周旋,一边在脑中飞速计算着时间。

铺垫己经足够,该进入正题了。

他端起茶盏,借着品茗的动作,看似不经意地提起:“宋团长讲解透彻,令晚声茅塞顿开。只是…这运输环节,实在令人头疼。商会力量有限,可靠的运输渠道更是难寻。

听说城南老码头那边,有些私人小船队,跑短途还算稳妥,不知宋团长对他们…是否有所了解?若能在您的指导下,规范其运作,纳入监管,或许…也是一条可用的辅助渠道?”

话题,终于不动声色地引向了“码头”——

顾晚声的目光看似平静地落在茶汤上,实则所有的感官都提升到了极致,敏锐地捕捉着宋禀文脸上最细微的表情变化。

宋禀文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浓眉习惯性地蹙起,虎目中的锐光一闪:“私人小船队?哼!”他冷哼一声,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厌恶,“那些船队,大多手续不全,管理混乱,偷税漏税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打着合法运输的幌子,暗地里干的都是走私的勾当!老码头那片,凌晨三点刚查封了一个典型!老板叫张福贵,码头消防设施形同虚设,船舶登记过期,还涉嫌非法改装!这种害群之马,有一个查一个,绝不姑息!”

他语气斩钉截铁,带着一股凛然正气。

查封老张头,在他眼里,完全是依法办事,清除隐患。

顾晚声的心脏在听到“张福贵”名字时,几不可察地沉了一下。

果然是宋禀文亲自下令!而且态度如此强硬!

但他脸上依旧不动声色,反而露出一丝深以为然的赞同:“宋团长雷厉风行,为民除害,令人敬佩!这种罔顾法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码头,确实该严查!只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忧虑”,“查封固然是快刀斩乱麻,但码头一关,依附其谋生的船工苦力,生计立刻断绝。眼下寒冬腊月,民生维艰…

晚声担心,若处理过于刚硬,断了太多人的活路,恐生民怨,甚至…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煽动闹事啊。”

他巧妙地避开了“药炉”和具体诉求,将话题拔高到了“民生”和“维稳”的层面。

这正是宋禀文这种自诩为国为民的官员最在意的软肋之一。

宋禀文眉头皱得更紧。

顾晚声的话,戳中了他内心的一个矛盾点——法理与人情,秩序与民生。

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

顾晚声见状,立刻趁热打铁,姿态更加恳切:“宋团长,晚声有个不情之请。张福贵违法乱纪,自当严惩。但码头上的船工苦力,大多是无辜的。商会这边,正好有一批御寒的棉衣和粮食,原是要捐赠给城郊难童收容所的。

晚声想,能否以商会名义,请宋团长行个方便,允许我们将这批物资,暂时存放在被查封的码头库房内?

一来,库房空着也是空着,物尽其用;二来,也算给那些暂时失业的船工苦力一点微薄的临时工钱,让他们帮忙看守整理物资,熬过这个冬天?当然,一切都在宋团长的监管之下,物资进出严格登记,绝不给您添麻烦!”

这个提议,可谓一石三鸟——

顾晚声的姿态放得极低,理由充分且“高尚”,将宋禀文置于一个既能维持法纪、又能彰显仁政的高位,让他几乎无法拒绝。

宋禀文的目光在顾晚声诚恳的脸上逡巡,又看了看旁边连连点头附和的李茂才。

他确实需要考虑民生影响。

而且,存放捐赠物资,有商会担保,在他的监管下,似乎…也并非不可行?这年轻人,倒是思虑周全,懂得变通…

他沉吟片刻,终于缓缓开口,语气依旧严肃,但己无之前的强硬:“存放捐赠物资…倒也不是不行。但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报备!库房钥匙由我税警总团保管!物资进出,必须有我的人在场监督!每一笔,都要详细登记造册!若有任何差池…”

他虎目一瞪,威势迫人,“顾处长,李会长,你们可要负全责!”

成了——

顾晚声心中紧绷的弦终于微微一松。

他脸上立刻露出恰到好处的感激和郑重:“宋团长深明大义,体恤民生,晚声代商会和那些船工,先行谢过!您放心,一切程序,绝对严格遵守!若有差池,晚声任凭处置!” 他端起茶盏,以茶代酒,姿态恭敬。

宋禀文看着他那张在灯光下俊美得晃眼、又显得格外诚挚的脸,心中那份“欣赏”之意又莫名地浓了一分。

他端起自己的茶盏,算是接受了这个提议。

错乱章节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