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未散,暮都城的凌晨西点,苏牧仍未合眼。他手捧一杯热茶,坐在屏幕微光映衬下的书桌前,灵讯平台的主页己被一个热词霸占:“修士论坛热帖·丹修太嚣张了!”他抿嘴一笑,轻叹自己这才真切体会到网络世界的威力。
他点开链接,只见页面顶端以红色底框标注:“本帖热度:★★★★☆(近 72 小时点击量:1824 万;回复数:4.3 万;分享转发:12.6 万)”;紧接着是一条醒目的置顶——
“置顶:#丹修到底有多嚣张?#由 @药修之光 于昨日 21:17 发布,持续占据热搜前三,望各位谨言慎行。”
帖主“药修之光”在帖内列举了十条“丹修嚣张事例”:
“1. 某丹修连夜蹲守官方灵粮投放点,只为第一时间抢得限定灵石;
2. 某丹修私设地下爆炉场,邀请粉丝实时打赏弹幕,上线‘爆聚术教学’;
3. 某丹修怒怼药修界,于大会演讲中当众宣称‘药修不过庸手,实战不堪大用’;
4. 某丹修机房抢占服务器带宽,用以多机并发模拟高温爆炸阵法;
5. 某丹修将自己参赛的‘一千炉连炸’视频拿到主流平台盈利分成;
6. 某丹修在全民修仙APP中上线付费观看‘极限炼丹’首播,价格高达十万灵币;
7. 某丹修团队登上官方推动的‘新秀计划’,让其他流派排队等待;
8. 某丹修卸载官方安全瓣后,在试炼场做‘无保护演示’,大肆宣扬自我勇气; 9. 某丹修精英联合成立‘爆炉俱乐部’,会费只收元婴期以上精英;
10. 某丹修的学术论文远高于其他流派,却只上传到私人订阅平台,不对外公开。”
下面的跟帖几乎没有停歇,二十页内爆出无数激情澎湃的回应。阅读分页切换到第十页,页面标题写着:“#我见过的最嚣张丹修#专题回顾”。分页上方显示:
“第十页 · 过去三小时新增回复 2,137 条 · 阅读 1,245,806 次”
苏牧快速浏览一些典型回复,眼前浮现无数江湖段子:
“@酒香不怕巷子深:我隔壁炉修师傅都干不过他家族爆炉术,我都快笑岔气了。”
“@清风拂尘:他们一天玩一百炉爆聚,灵气消耗得比咱药修开VIP还多。”
“@魂刀未试:我们魂修连阵法都能秒破,丹修这波……技术流也得尊重套路吧?”
“@云烟散尽:别光说嚣张,人家确实炸出一颗西品半丹,你我们谁做得到?”
弹幕般的跟帖里,不乏犀利的批判:
“@风雨同舟:嚣张归嚣张,可别把公共灵路给堵了,不然出行都成‘爆裂公路’了。”
“@凝霜咒:他们搞得好像自己是修真界主宰,别忘了还有魂修、药修、妖修。”
“@夜行衣:修真不是看谁炸得多,而是谁能治好最多人。”
循着其中一条私信提醒,苏牧又看到了“丹修粉丝团”的辩护帖:“我们只是把技术发挥到极致,何错之有?修为高低,也要看实力说话。”跟帖热度也超过两万。他在心中默念:争论从未因为真理而停止,而是被贴标签推向高潮。
醒目的“讨论焦点”板块自动弹出:
“1. 学术层面:丹修学院应否开放‘爆聚术’教学?
2. 行政层面:修真机构如何平衡安全与创新?
3. 道德层面:传统流派的尊重与容忍边界在哪里?
4. 经济层面:收取首播打赏、流派商业化的界限?”
这一板块内,专业ID接连发声:“@学术监察司:己关注‘爆聚术’教学许可问题,正在与相关机构协商;”“@灵网安全局:正评估‘无保护演示’对公共灵轨和灵网稳定的影响;”“@经济同盟:商业化提案待听取月度理事会结论。”
苏牧看着一行行机构回应,心下暗自揣摩:修真时代的规则,正被这些争论一点点重塑。他打开笔记本,记下几点感想:技术与规范需要同步;创新与安全不可割裂;各流派的协同方能避免“割裂式进步”。
他收回视线,再次细读关于“学术层面”的讨论,一位ID为“药心不二”的资深药修贴出一份《灵草配伍与爆聚配方冲突评估报告》,里面详细列出若将药修“心法共鸣”与爆聚术结合,药效有可能产生不可逆副作用,会导致炼成的丹药爆裂异常,殃及使用者。附带的数十张实验曲线图,曲线在高能点一度交错,两路反馈出现明显惯性滞后。
这一贴获得三千多点赞,跟帖也参杂着网络用语:“这不就是把药锅和炸炉合成一个大炸锅吗?稳会出事。”“我家丹修师兄说,他愿意试,但买单的还是普通修士。”
后排的“云赏镜”ID跳出一条金句:“若只为追求极致,便是忘了修炼初衷。到底是求‘仙’,还是求‘爆’。”
论坛高潮迭起,却也夹杂着冷静的分歧。对立双方针锋相对,但真正有价值的声音,往往被淹没在一片喧嚣中。苏牧寻着那些冷门回复,终于发现一位“未来之眼·墨玄”ID的长帖:“技术为道具,修行才是本质。若执着形式,输的终将是我们自己。创新与安全,需要站在更高的视角审视,而非被情绪裹挟。”
他点开该帖,全文超过五千字,引用古籍《真人遗训》、明史《丹鼎记》以及当代修真科技论文,逻辑严密却不失温度。最后一段写道:“修炼是一场持久的旅程,不是一时的轰动;真正的进步,不是击破多少护符,而是守护住一颗平静的心。”
这段文字让苏牧陷入沉思。他轻轻合上手机,闭目回想前路:从“WiFi通仙界”到“药修奶人”“丹修嚣张”,再到“妖修对决”“魂修弹幕阵”“地铁练功偶遇元婴快递小哥”,这一幕幕都仿佛一部断章取义的网剧,却又折射出修真时代的多元变奏。
他低声呢喃:“修真界的网络舆论,如同一面镜子,既能放大瑕疵,也能照见真光。”随后他打开虚拟键盘,给“未来之眼·墨玄”发去私信:“感谢高见,盼有机会当面请教。”
窗外,初升的朝霞正染红天际,新的一天正在启幕。苏牧收起手机,整理思路,笔记下下一阶段的计划:与各流派代表沟通,推动一场跨派的“技术与论坛”,让“创新”与“规范”不再对立,而成为修真者共同前行的双翼。
他站起身,拉开窗户,清冷的空气中带着新灵气的味道。无声的天际如同一个沉稳的法阵,等待每一个修士以一己之心,在永恒与当下之间,书写新的修真传奇。